本文最近一次更新于 6 年 4 个月前,其中的内容很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。
我的博客建站至今也一年有余了,本想着在一周年(今年 5 月初)之际写一篇文章纪念一下,顺便公布一下本博客在这一年的访问情况,可当时发现统计记录还没有满一年(我是在 2017 年 6 月底才开始使用的 Google 分析),于是就想干脆等到 6 月底再写。而前段时间又忙于准备期末考试,直到昨天放假回家,似乎才有时间写这一篇文章。
前言
首先我并不确定 Google 分析的准确性有多高,因为当我查看 Cloudflare 自带的分析功能时,得到的数据与 Google 分析的有很大很大的差别。以近一周的数据做对比:
虽说 Cloudflare 统计了所有的 HTTP 请求,但我博客实则只有 html 页面才会走 Cloudflare 的线路,其它的静态资源我都放在 CDN 了。而 Cloudflare 对于近一周访问 html 页面给出的数据是占总请求数的 48%——约 3411 次,这应该是与 Google 的页面浏览量(540)作为对比(加上其余两个子网站的浏览量分别为 121、4),可以看到仍然有将近 7 倍的差距,用户数也有近 5 倍差距——我确实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(根据 Cloudflare 给出的解释,可能是由于某些网络爬虫,故与基于 Javascript 的统计工具来说有较大出入)。
但 Cloudflare 无法给出像 Google 分析那样包括平均会话、每次会话浏览数、跳出率等等指标,故本篇博客还是选取 Google 分析的数据进行分析。
受众群体
在过去的一年零两周内,本博客的基本访问情况如下图:
这期间,本博客一共迎来了 5,446 位用户,他们一共产生了 10,508 次会话以及 19,989 次浏览。平均每天 14 位用户、28 次会话、53 次浏览。
图表中有一个较为凸出的高峰(5 月 29 日),原因是我在 V2EX 发了帖介绍自己写的一个表情包生成工具,这个工具中算是间接性的把用户引导至本博客了。
流量获取
其中流量获取的来源主要是三部分:Referral(引荐)、Organic Search(搜索引擎)、Direct(直连)。
其中 Google 的流量占了大多数:36.80%,其次是本博客自身的引荐;本博客并没有添加百度站长的信息,并且主动屏蔽了百度蜘蛛的爬取,故并没有来自百度的流量。
现在的 Google 分析为了保护用户隐私,已经无法显示用户查询的关键词了。
地理位置
毫无疑问,本博客的主要流量都来自于中国大陆,不过令我感到奇怪的是第二名是美国。
在操作系统语言中:
简体中文(zh-CN + zh-cn)占了 72.27%,较地理为中国大陆的 68.93% 多出了 3.34 个百分点;
英语(en-US + en-us)占了 16.91%,较地理为美国的 11.06% 也多出了 5.85 个百分点;
也就是说,并非只有美国地区的人才会使用英文,也并非中国地区的人才会使用中文。
设备信息
首先看看浏览器的占用,由于本博客的类型更偏技术一些,故 Chrome、Safari、Firefox 的使用占据前三甲,其中 IE 的份额不足 0.4%,这意味着我并不需要照顾 IE 的用户,可以尽情使用各种新技术。
第四的 Android Webview 应该是指 App(QQ、微信) 内置的浏览器。
操作系统毫无疑问是以 Windows 独占鳌头,其次是 Linux,我一直使用 Manjaro Linux 作为日常开发,比 Windows 方便许多,也没有 Windows 那么多 Bug,由于娱乐方式的缺乏,在 Linux 下开发也会更加专注。
浏览页面
在本站可访问页面中(仅统计文章页面),浏览量的前六名分别是:
(唉,最满意的几篇文章浏览量反倒是挺低的,心情复杂.jpg。)
后记
自本博客运营至今共发布了 53 篇文章,其中自 17 年 9 月以来,发文的频率明显降低:首 4 个月发了 33 篇文章,17 年 9 月至今却只发了 20 篇。一方面是刚建站的时候事比较多;另一方面是相较于博客数量来说,更开始注重博客质量了。
最初我选择运营独立博客,并非想从中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,只是作为一种兴趣。而如今在快餐时代坚持写独立文章的人越来越少,这也无可厚非,毕竟短期内看不到结果的话,有些人就无法坚持了。我周围的人似乎对此(我写博客这件事)也表示不太理解,但我还是会一直做下去。我一直认为,只要能长期的投入一件事中,最终一定能从中获取到乐趣和满足感。
我就是如此。